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航程英文【视频】旭素雄风】 谢占儒书法篆刻艺术管窥 .文 -杨树岳 【秦汉遗韵-老牛说事儿

全部文章 admin 2019-11-30 1149 次浏览

【视频】旭素雄风】 谢占儒书法篆刻艺术管窥 .文 /杨树岳 【秦汉遗韵-老牛说事儿炎武战神


环县土地贫瘠,地广人稀,古代处于边塞要冲,多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文运不畅,艺事萧条。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于斯的谢占儒,成长于斯、发展于斯,后辗转平凉、甘南、张掖等地,在晚年融入省城兰州的艺术圈,多次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誉满金城,为推动甘肃书法篆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艺术经历
谢占儒1917年7月出生于甘肃环县虎洞乡谢家庄宋城鬼屋。家境一般宁武吧,能够勉强度日。11岁时被父亲送进村子里的私塾识字,18岁就读于环县环城完小,20岁转入曲子县高小就读,半年后因战事辍学。21岁参加革命,25岁赴延安行政学院学习半年,毕业后在边区历任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工委书记、副县长、县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县委书记,庆阳、平凉、甘南、张掖等地州专员、党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66岁任甘肃省政法委员会副书记,67岁为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谢占儒的艺术启蒙源于先天禀赋。在求学期间,对老师布置的写字课从不马虎,航程英文能够准确地摹写老师的字体和字帖上的字形。平时喜欢画画,用树枝画书中的插图,画眼中看到的自然物象。见到印章、版画之类的插图,找来砖块,将其一面磨平,用自制的刻刀进行刻绘;或者将土豆削平,在其平面上刻绘。他做这些游戏,纯粹出于喜好关婷娜三围,以此自娱。然而,这些行为塑造了谢占儒准确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其日后的书法篆刻创作打下了基础。1938年,老百姓出于对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仰慕,托谢占儒找一幅毛主席的画像供家里张贴,他费尽周折找了一幅,又不忍心赠送给委托人,于是便萌发了自己动手临摹、刻像的念头。他找来木板和刻刀,利用仅有的版画知识,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将毛主席的画像完整、准确地再现在木板上。当一张张飘着墨香且形神兼备的毛主席像拓印出来后他无比的兴奋和自豪。这些毛主席像既满足了老区群众的心愿,又激励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1941年的半年时间,对谢占儒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在延安不仅聆听了毛泽东等共产党高级干部的讲座,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得以明显提高,革命意志得以坚定汉源湖,还看到了延安一些富有生活气息和革命情节的美术作品,这对于一个爱好美术书法的青年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因为1938创建于延安的鲁迅美术学院汇集了像古元这样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美术家,他们活跃于田间地头,村镇巷道,写生创作。谢占儒在学习革命知识之余向这些老师请教木刻与美术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使他接受了相对专业的美术书法教育。
谢占儒曾这样定位自己的艺术经历:“读书是师傅,苦学为要领。”作为一名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政府官员,要使自己的书法篆刻技能大雅不俗,唯有如此。从谢占儒遗存的大量读书笔记可以看出其学习的扎实和严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的革命工作中,谢占儒通过读书积累文化、哲学、艺术知识,通过观摩所在地的文化遗存,与所在地的文化艺术名人交游提升他的艺术境界。根据1995年3月14日《甘肃广播电视报》刊登的李志功文章《晚年笔力健,金石奏刀锋》介绍:“谢占儒七十年代在张掖地区工作时,在文化馆同志的要求下,又重新操刀染翰,他创作的木刻《肃南小景》在省报发表后,一时传为美谈。”由于有了这幅《肃南小景》的影响力,1980年8月28日谢占儒当选为甘肃省版画家协会理事。1983年12月,谢占儒当选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后工作量的锐减使他有时间与省城的艺术家如骆石华、陈伯希、王创业、林经文、钱默君等人交游,切磋技艺。1989年至1991年,谢占儒的书法美术作品在陇西、环县、定西、庆阳、平凉、张掖、甘肃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展出,每次展览观众如云泗阳人才网,累计达到数万人之众。1992年,谢占儒《甘肃名胜印谱》出版。1994年与钱默君合作的《甘肃石窟印谱》向中国第四届艺术节献礼。1999年与钱默君、多红斌合作的《张掖地区名胜印谱》出版,向国庆50周年献礼。2002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
纵观谢占儒的一生,其艺术创作的黄金时间是在1983年至1999年这16年之间,在这之前,可以算作是其学习期和积淀期。

二、书法艺术
谢占儒的书法以草书见长,草法准确,气势磅礴,韵味十足。其草书作品现在以三种途径保存,一是环县档案馆和博物馆,二是其亲属,三是亲朋好友。根据其草书作品的规格和用途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刻意书写的大字榜书,内容以古代诗词,革命口号、名言警句为主;二为小字小品,规格在四尺斗方以内,多为一平尺或十六开纸大,内容为古今名家诗词,多则几百字,少则20字;三为手札和给亲友的书信。短则聊聊数语利昂霖,长则数百字,如《读书笔记》、《祭侄守功文》等。

汉字书法,造型丰富,每个字形有篆、隶、草、行、楷之别,从书写难度上讲草书最难。谢占儒选择了草书作为他的主攻方向,取决于他的军人豪气和性格特征。习草之人要率真,直爽,痛快淋漓,追求的是线条的极致变化和气韵酣畅。学草首先要识草,每个草书就是一种符号,习草者不但要记住其点画构成的图形和用笔路径,还要考虑其排列组合,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写道:“……如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所以草书字形的错落有致是最难把握的。
草书源于汉末,张芝留存书迹较多,被时人誉为草圣,其后有唐代的张旭、怀素、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徐渭、张瑞图、清初的王铎、傅山等,这些书家都是以气势恢宏的大草见长。谢占儒的大字榜书有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叙帖》的迅疾和劲健。《千字文》是南北朝梁朝周兴嗣的杰作,一千个字没有重复却构成了一篇阐述历史人文、自然风物的佳作,历代书法家都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而以草书形式书写的第一幅作品当属怀素晚年的小草《千字文》,立意高古,铁画银钩、禅意熏人。谢占儒的草书小品和书信手札受到该帖的影响很大国房网福州,有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影子。

书法作品达到的至高境界是“我手写我心”,写的是汉字,表现的是书写者对自然物象和生命状态的感悟。真正的书法作品是超越了初学时的技法,“技进乎道”,“道”是书家追求的境界和乐趣。谢占儒的书法作品书写性极强,达到了“道”之境界。不论大字、小字,没有矫揉造作倾城逝,没有刻意设计的成分,任笔成形,一挥而就,酣畅痛快,符合艺术的变化统一规律,不生硬,不呆板。
仔细品味他的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熟”。字法熟,用笔熟。熟能生巧,熟能酣畅。谢占儒所处的时代,毛笔是其主要书写工具,付嵩洋墨汁不是现成的,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用墨锭磨,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长期的毛笔书写增强了其驾驭毛笔的能力。二是“准”。欣赏谢占儒的书法作品,很难找出草法错误的字。当代许多书法家没有记住多少个草书符号,创作一件作品时对于不确定的字通过查字典求证其写法。谢占儒不需要这样,他的大脑就是一本草书字符仓库摩合罗传,需要什么就按什么“健”,见过谢占儒写字的人无不惊叹其超常的记忆力。三是“大”。作品气象大,格局大。观摩谢占儒的作品有万里山川,江河湖海,也有雪山草地,田野农庄。大字气势逼人,小字波澜壮阔。试以其草书横幅《长征诗》而言傻妞与憨夫,即不乏怀素草书韵味,复能避其狂而不驯。运笔流动自如,略无滞碍,分布起承转合极有法度,大气磅礴,有淋漓痛快之感。
探究谢占儒书法格调和气势的形成,可以从其书写内容窥见一二。“祖国万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长忆长征二万五,不忘延安十三年”,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自省和警示情结;“不到长城非好汉”、“雪山高、弱水长”、“长征诗”等等内容给人以激越奋进的鼓舞。“真诚待世事,稳步度年华”、“砚田耕日夜,墨海乐无穷”、“清风雨露”等表现了他晚年的积极人生态度。还有他抄录大量歌咏甘肃名胜的诗词,表现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谢占儒的书艺修养还体现在他对运笔的高度理解上。一般来说,行草书写久了容易产生“油气”。一旦沾染“油气”便生俗书。但在他的墨迹中很少有这种现象,每幅作品都涌动着一种“熟后生”的意境。这很自然地使人推想到他对“字外功”的积累和对情操、人格高品位的把握。谢占儒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人,充满爱心的人,充满无穷创造了的人,用他的智慧、博爱、使命滋养了他的草书艺术。

三、篆刻艺术
谢占儒的篆刻作品题材广泛,总览其作品,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选材,题材不同,表现方式就不同。第一类是地方名胜名,代表作品大部分收录在《甘肃名胜印谱》、《张掖地区名胜印谱》两本书中,还有一些没有出版发表的印谱,比如“环县八景”等。这些名胜有遗址、名山、名刹、名寺、名碑、名园、革命园林等,题材非常广泛,每一枚印作的选材、形状及文字造型都力求与内容所呈现的文化内涵相符合,堪称一绝李涯。第二类是《甘肃石窟印谱》,他搜集整理了甘肃境内的石窟名、菩萨像、飞天、佛像一百个,石窟名用汉印的风格呈现,其它借鉴石窟中的造型极其精炼地刻制,造型生动,耳目一新。第三类是反映民风民俗方面的,有十二生肖肖形印,有模拟汉画像砖的动物形象或生产生活场景,造型简洁、古朴、生动少女椿,富有诗意蒲熠星。第四类是一些口号、名言警句,为人们修身养性和行动做的提示。如“甘肃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锐意改革、开拓前进”、“古为今用、振兴中华”等。从谢占儒的篆刻题材可以看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处处流露出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自豪和传承责任,也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一个艺术家的职责所在。
谢占儒遗留下的上千方印稿(谱),每一方在制谱之前都要精心构思,参阅大量史地文献,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铁笔撼山岳,方寸容天地”,这是前国家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对谢占儒篆刻作品的高度评价,其印作的基调是传统汉印。白文多取法汉铸印,朱文则时见师法周秦古玺应召女友。在他的篆刻中,谨守汉白文一路的作品占了较大篇幅,这些印作风神朴茂,刀味老辣,或理刀深切,或冲刀游走,不衫不履,一任斑驳,颇得汉印之神韵。其师法周秦古玺一路的阔边细朱文线条于细微处见精神,弓而弥挺,极有质感,笔刀并佳,人书俱老。他师古不泥而又尊重传统,作品风神扑茂,刀味老辣,或埋刀深切芈瑶,或冲刀游走,不衫不履,一任斑驳,颇得汉印之神韵。他把赤子对母亲的眷恋,战士对征程的炽爱,镌刻在方寸天地,使他的作品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隐逸心境,在谢占儒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谢占儒作品中触目皆是的印文,恰恰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他行世的大量书法、篆刻以及国画、版画作品中体察到:他不仅是一位矢志艺术事业的追求者,同时也是一位战斗不息的革命者。党的十三大以后,甘肃经济建设变化很大,但困难不少,他提笔手书“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的条幅,以兹自励,并以励人张彤禾。在看到群众对改革不理解,有牢骚古武无双,他就以“改革遇险阻,苦战能过关”诗句治成印文。当他看到党风有问题,就手书“风正一帆悬”赠某些执政者。他能够将自已的艺术事业紧密地和党的无产阶级事业联系在一起,他鄙视那种舞文弄墨、玩物丧志的旧式文人,而是将自已的情怀投身在整个大事业之中。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创业赋诗赞曰:“不辞百战开华宇,辗转万里播芳馨。喜看晚年笔力健,更况金石奏刀锋。”这就是一位革命者一生的追求。
斯人已逝十五载,金石翰墨亦芳菲。谢占儒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大量的书法篆刻作品,而是他从事艺术的态度和做法给后学者的启示。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中对当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新的定位,谢占儒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研究。(作者杨树岳:2016.12于抱云斋)
致谢推荐者:贾继宗
不泯的亮光——谢占儒艺术作品暨遗物展

来源:环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