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杨(小楼)派《林冲夜奔》的“唱”“做”特色-ZG京胡网
杨小楼《林冲夜奔》
【1929年蓓开唱片】
杨小楼饰林冲、耿永清司笛、鲍桂山司鼓
(白)啊嗨!
[点绛唇]数尽更筹,听残银漏,逃秦寇。
好、好教俺有国难投。
哪答儿相求救。
[定场诗]欲送登高千里目,
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出不至雁无凭,
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又斜,
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处。
(白)俺,林冲。只因一时愤怒,拔剑!杀死高家奸佞二贼,幸喜无人知觉,黑夜逃出城来,多蒙柴大官人,赠有书信一封荐往梁山。
[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
恨天涯一身流落。
专心投水浒,
回头望天朝。
我急急走忙逃,
顾不得忠和孝。
[驻马听]良夜迢迢,良夜迢迢,
投宿休将他门户敲。
遥瞻残月,暗渡重关,
我急急走荒郊。
俺的身轻不惮这路途遥,
我心忙,哎呀!又恐怕人惊觉。
也吓、吓得俺魄散魂消,
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
杨小楼先生
《林冲夜奔》是杨派箭衣戏的代表作之一。杨小楼第一次演出《夜奔》的年代,是民国十九年(一九三0年),在北京开明戏院(解放后改为民主剧场)。当时他已经是五十三岁的老演员了,但演这样载歌载舞、唱做繁重的戏,仍然绰有余裕,一丝不苟。杨派《夜奔》的路子,和北昆(弋腔)不同。弋腔的《夜奔》,只有一场戏,角色也只有林冲一个人,唱完下场为止。杨派的《夜奔》则分为九场,增添了徐宁、王伦、杜迁、宋万、伽蓝神等角色,增加了和徐宁(当时由著名武净钱金福饰演)剑对枪、枪对枪等开打场面。以后京剧武生演出《林冲夜奔》,就都按照杨派的这个剧本演出了。
刘宗杨《林冲夜奔》
《夜奔》中的唱和“走边”是两种最要紧的组成部分近视回归镜,也最吃功夫。演员要以高亢入云的唱,唱出林冲满怀怨恨忿懑、冤抑不平之气,既须情绪真挚,深切感人,而且边唱边舞,还要句句清楚,字字入耳。既不能声嘶力竭,气喘力促,又不能偷懒取巧,荒腔吃字。“走边”在戏曲里是表示夜行为一种程式动作。剧名是《夜奔》,所以通场都是用走边的身段动作来表现林冲星夜逃亡、仓皇匆遽的心情,以及在漫长的逃亡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和引起的许多回忆感慨。
杨派的“走边”独具特色。在很多短打箭衣戏里都有走边,尤其是《夜奔》,因为人物心情和所处的特定环境与其它一戏不同,也可以说是最长、最复杂的一种走边,所以演来更见功夫赵宗歧。杨小楼的走边,最着重的是表现“夜”的感觉,陆雨棠也就是眼神的运用。夜色昏黑,视物不清,夜行人就特别要用有限的目力来辨别路径和周围的障碍新绛吧。所以在整套程式中,每一个身段、动作、手势和步位,都配合着眼神的运用。adb工具包下载眼神最主要是表示机警,由于林冲是满怀仇恨的逃亡阿福讲白搭,所以除去一般夜行人用来辨清路径的眼神以外仙府道途,还要有慌急、仇恨一和防备追兵袭击的高度警惕的眼神。这一出《夜奔》,如果随着台词和剧情的变化,把林冲的全部心情,都能十分恰当传神地用眼神表达出来,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任务。
王金璐先生1999年演出《林冲夜奔》实况,时年80岁
从动作的要求上看,不论多么繁复的身段动作萨米族,足落台板必须轻悄无声,表示“蹑足潜踪”,轻步夜行,不能朴通乱响,惊人耳目。亮相要小,动作的幅度要小,理由有二:一、尽量缩小形体的轮廓一品奇才,掩饰动作的声青,以防被人听见、看见;二、黑暗中视物不清缩小动作的范围,以免被周围的障碍物牵手绊脚,以致摔跌受伤孔庆祥。但相反的,视线的幅度要大,看得要深、要远,因为夜中视物必须更加用力;而听觉的注意力也要随着眼神延伸到最远的限度。
从动作的技巧上看,杨派的走边始终掌握住“圆”字。所谓“圆”,是意念集中,任何动作都似乎围绕着一个圆的中心,使手、眼、身、步的神韵气势,都能首尾兼顾,脉络分明,无论“山膀架子”、“左右云手”、“跨腿”、“蹦子”、三百六十度的“飞脚”、踢“横腿”、“双栽锤”等动作和塑形的变化多么复杂,但始终不散不乱,紧凑集中升仙道。二是“圆润”。所有的动作都显得圆润灵活,均匀流畅,不生硬,不造作,不见棱见角,不鼓努为力,无论是正面、侧身、斜行、背影,在整个走边过程中,从四面八方看来陈清銮,都是节奏流畅,体态均衡,给人一种不僵、不拙异常自然舒适的感觉。
《夜奔》是昆腔戏,载歌载舞,句句不闲着,从头至尾共唱“点绛唇”、“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雁儿落”(带“得胜令”)、“沽美酒”(带“太平令”)、“收江南”、“煞尾”等十个牌子。不仅每个牌子都严密地配合以繁难的舞蹈动作,更难得的是在这些曲牌里,无论多么高调的字甜蜜十一月,跟细微的小弯工尺,他都能满宫满调地唱出来,不减工尺,不吃字,字字真切清楚。高腔激越嘹亮,低腔清晰动听。悲忿时仇恨刻骨,抑郁时低回凄楚,和剧情紧密结合。在咬字吐音、反切归韵的掌握上,也完全按照昆曲的韵律标准,和京剧有所不同。
王庾生《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谈》,吴同宾、李相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