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还魂夜【速递】“医”丝不苟,“研”字当头,办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广东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研讨会在东莞召开-掌握现代特教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2-25 692 次浏览
【速递】“医”丝不苟,“研”字当头,办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广东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研讨会在东莞召开-掌握现代特教

1.点击上方蓝字“掌握现代特教”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3.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12月7日—8日,广东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研讨会在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隆重召开。来自香港及省内外9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残联康复机构及高校、科研单位的300余代表汇聚一堂,对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理念、意义及应用进行了大讨论。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承办,东莞市教育局、《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旨在推进“医教结合”实验,深入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办高质量的特殊教育。
12月7日
开幕式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调研员区湛生讲话
区湛生调研员代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特殊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一是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高,保障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2016学年初,全省在校残疾学生37756人,比2013学年初的21799人增加了15957人,增长了73.2%。全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0.6%。二是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全省地级以上市、绝大部分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已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据2016年统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127所,比2013年的99所增加了28所,增长28.3%。三是建立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大部分市、县(市区)已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稳步推进。四是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从2015年春节学期开始,落实了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政策,免收学杂费、课本费。目前,广东大部分地区已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五是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欠发达地区新建和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予以奖励2014-2017年共下达省专项补助资金14.11亿元。六是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按不低于普通学生8—10倍的标准拨付,附设特教班学生按不低于5倍普通学生8—10倍标准拨付,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按每年不低于6000元标准拨付。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地按省编制标准的要求为特教学校配备教职工。支持师范院校发展特殊教育专业。积极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培训。据2016学年初统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有专任教师4069人,比2013学年初的2822人增加了1247人。八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佛山市、江门市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特殊教育改革项目12个,其中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体系研究”属重点项目。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讲话
劳汉生副院长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及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劳汉生副院长在讲话中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办好特殊教育”,这个“好”字应体现在全方位、全方面地推进和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针对提高特殊教育工作的质量,劳汉生副院长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广东各地市教科院(教研室)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这一明确要求,重视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切实推动特殊教育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二是希望广东各特殊教育学校能坚持内涵发展思路,以生为本,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效果。最后他希望各参会代表利用好这次研讨会的平台,深入交流和讨论,在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良好研讨氛围中研究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工作内涵发展的新思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更为优质有效的新方法百爵珠宝,努力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冉红宇致辞
冉红宇理事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东莞市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的办学成果。他在致辞中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这次研讨会召开恰逢其时,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幽灵樟宜,可谓占有“天时”,会议汇集了全国特教精英于东莞这片特教沃土余艺自杀,算是“地利”“人和”,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们趁着这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舞出我天地,对康复实验学校的办学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康复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抓住这次机遇,主动学习,虚心求教,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继续深化教育康复工作改革,探索优质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课题分享
课题报告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校长王曙光: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研究》
王曙光校长认为,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以中重度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谱系障碍以及多重障碍等学生为主。如果对中重度特殊学生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康复的介入,他们的发展便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代特殊教育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包括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服务,而我们相关的服务支持体系缺乏。医教结合实验能够使教育与康复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使康复成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王曙光校长介绍,本课题研究主要立足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切合基层特殊学校实际的“医教结合”办学模式,赋予“医教结合”实践操作意义的理论内涵警神,力求为“医教结合”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新鲜的元素。特殊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医学从来没有离开特殊教育的学科视野。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在实施“医教结合”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与康复医学紧密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基于“医教结合”理念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特色教育研究,试图为“医教结合”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新鲜的元素。
专家点评
北京联合大学二级教授刘全礼代表专家组对课题进行点评
刘全礼教授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一是理清了思路。学校组建教师、治疗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教育团队,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和不同障碍程度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选择或综合运用OT(作业治疗)、PT(物理治疗)、ST(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感官训练、音乐治疗、生活适应训练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二是培养了教师队伍,尤其是打造了双师型的队伍。队伍培养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态度,知识中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知识,还有医学的、生理学的、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的;特殊教育教师知识、能力的多元化和精深化是未来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的方向,东莞康复实验学校的实践较早切合了这个方向。三是建立了家校一体的工作机制,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长管理、协调与培训的机构(组织),完善家长管理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家长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与家庭康复专业培训,指导家长学会特殊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会评估、教育辅导、康复训练等专业方法。培养家长学会配合学校教育儿童也是一个方向。四是出版了有特色的教材。
对本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的校本教材,刘全礼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此教材有相对完整的体系。依循言语训练的内在逻辑,即由动作到语言、由生理到心理、由肌肉运动到音节和音素、由音节音素到语言,最后由语言言到交流安排内容;内容从家庭出发,经由学校,再到社会、社区,完整呈现了言语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符合言语语言的发生、运用规律。二是内容呈现有特点。成果书采用了完整、系统、丰富、贴近生活的图画系统,既有实物照片、图画图形异能高手,又有漫画,涵盖了吃、穿、用、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提高训练效果;内容的编排活泼、亲切甚至是充满了鲜活的调皮的灵气特色,适应了当下年轻人的阅读需求。三是内容展开模式有特点。从内容的展开模式上看,该丛书体现了言语训练应有的特点,就是训练内容编排的封闭与开放密切结合的特点。封闭以掌握基本的格式或程式;开放以形成言语语言和格式的应用能力。这种封闭提供基本规范、开放给读者训练自由的做法是一个创新。
课例研讨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文娜、刘柳:
综合活动课《开火车》
专家点评:
专家们对东莞康复实验学校文娜老师针对六名自闭症儿童所上的一节综合课《开火车》给予了肯定。这是一堂集体课,上课地点安排在报告厅的主席台上,台下有近三百名的听课专家与教师,可以想象本节课的展示过程师生的心理压力之大。还魂夜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师生教学配合度,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对陌生上课环境的适应程度都超出我们的预期。综合专家们的意见,本节课有三大亮点:
1.情境教学贯串始终。为了让学生学会发u音,文老师创设了“开火车”的情境,并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开火车”的各个环节。例如,教师先让学生看火车图片,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图片上火车的长短来发u的短音与长音,在学生学会发u的长短音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开火车走蒙氏线,并在走线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火车轨道边的指示牌,让学生懂得要守规则。
2.对蒙氏线的充分运用。自闭症儿童注意力非常不容易集中,而蒙氏线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舒缓情绪集中注意力。本课教学过程中,文老师先让学生边发u音边走线;稍后再让学生在发u音的同时加上手部绕圈动作,并要求学生在拐弯时身体要有倾斜;最后在蒙氏线上又加了“山洞”和“大桥”等障碍物。教学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加大学生走线的难度,在走线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秩序感以及动作协调能力。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有机契入。文老师的课从欢快的《哈啰哈啰》互相打招呼的歌声中开始,顿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教学过程中依据情境创设的需要,教师反复播放动画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音乐片断,欢快的节奏让孩子们始终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最后又在依依不舍的《再见再见》歌声中结束本课,充分发挥了音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专家也给文老师提出两条建议:文老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为了AB两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的中如果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能本课教学效果会更好;自闭症儿童的集体课比个训课的意义更大。集体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可以教会孩子们在人群中生活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基本的交流能力。文老师在本节课中如果能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产生主动说的欲望,进而产生主动说的行为乌鲁奇奥拉,那么教学会更有效,更有价值。
开放课堂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提供了10余节公开研究课

12月8日
专家讲座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研究员谢明:
《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康复对策》
谢明研究员认为,认知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本质特征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对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是特殊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特教教师王一扬,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对他们“潜能开发”康托尔集,这也是国际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
谢明研究员提出何岩柯,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注重保护特殊儿童应有的权益,随之特殊教育目标也转向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能,这无疑是更多地受了个人价值取向影响的结果。
谢明研究员认为,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 即使是在特殊情况下被安置进特殊学校的儿童,其教育也不必是完全隔离式的。应对有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的儿童与少年予以特别的重视。他们与社区中的其他人一样喜事成双,有权成长为最大程度上独立的成人。为此春原未来,他们应得到有利其潜能最充分发展的教育。应使课程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使儿童的需要适应课程的设置。应在一般教育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估,使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学习的掌握情况,并发现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谢明研究员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推进教育康复,首先要认真学习并贯彻《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精神。在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突现“以生为本”和“注重潜能开发”的思想。其次,要开展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目标的大讨论,以明确我们的特殊教育到底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什么样的社会人。根据目标,各校提出各自的,富有特色的教育目标,并据此开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各类课程。第三,要加强课程建设。课程与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构成。课程(学科课程、社会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生活技能课程等)是为教育目标服务。而课则泛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依照教学计划组织的教学活动眷恋夕阳。课服从、服务于教育目标。第四,为读懂学生,必须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估工作,做好发展性评估、功能性评估。第五,要加强科学研究,破除科学研究神秘化的思想。科学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我们基本理论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教授赵斌:
《“医教结合”理念、意义及实践意义》
赵斌教授认为温世珍,医学一直参与、辅助教育,只是不觉知而已。教育需要辅助与支持,特殊教育更是如此。而支持教育的远不止医学这一门学科 ,医学参与教育及特殊教育的也不仅仅局限于康复医学,至少还应该包括预防、保健医学等。因此,提“医教结合”,不如提“医教合作”或“康教结合”,“医教结合”最棘手的问题仍是实践操作问题。
赵斌教授提出堂会天河店,当前特校课堂教学面临特殊学生异质性大、障碍程度重、知识基础不同、学龄前经历不同以及注意力不足、情绪多变、信息沟通质量差、辅助依赖性高等问题,因此,医教结合视域下的特校课堂,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儿童设计不同的康复内容,要始终把握学校特点、教育本质、教学性质,突出教育性目标,同时还要把握课程性质,关注学生障碍类型及康复需求,注重康复手段与教学目标的统合,科学设计IEP与ISP。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博士卢红云:
《医教结合背景下教育康复的新技术与实践应用》
卢红云博士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十多年前相比,特殊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殊儿童障碍程度加重、残障类型增多、重障碍儿童增多。特殊儿童既有接受教育的需要,也有接受康复的需要。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卢红云博士提出,教育康复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是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事物。教育康复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为指导,整合教育与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消除或减轻残障儿童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以让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目的。其核心任务是研究康复手段如何更有效地与教育过程整合,在改善残疾儿童功能的情况下,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其核心价值在广泛运用于听力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心理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等有特殊需要的人群。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康复学院教授侯晓辉:
《医教结合背景下运动康复实践》
侯晓晖教授首先从动作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谈起,指出动作是在脑的多个区域协同活动下,以一定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体验为背景,对个体所处的特定环境中有意义信息 的“ 躯体—心理 ” 的适应性反应。任珈锐侯晓晖教授提出,要从运动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学科整合的角度认识动作,动作的发展是感知觉、认知、情绪行为发展的基础,运动能力障碍会影响社会活动参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促进特殊儿童的全人发展。因此,运动康复是综合康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侯晓晖教授认为,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康复课程的研发可基于适应体育活动的理念,针对身心障碍者个别需求来调整研发体育活动课程。调整是涵盖了从目标到作法到实施环境等的改变,即基于促进个体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的人为主体,包括在特定时期内不能分享普通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所从事的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课程,如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休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适应运动康复。因此,可以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能力发展为主线,通过反射及姿势运动发育、知觉动作发育、基本动作发展、运动技能及体能的评估,找到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个别化需求,研发出适宜的运动康复课程。
精彩瞬间
课堂教学研讨
获奖啦~!
热情点赞~
点这订阅《现代特殊教育》
编辑| 雨田 云海
▲向上滑动
微信公众号
zwzgtj xdtsjy
新浪微博
现代特殊教育
今日头条
掌握中国特教
一点资讯
掌握中国特教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以使命拥抱生命,
服务特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