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听“蓝领”伯伯谈创新说能力——本报记者和小记者访党的十九大代表邓建-关心下一代周报沾化天气预报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连续三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严肃、不苟言笑、有距离感?还没见面,来自常州市朝阳桥小学的三名《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就通过这些“身份”在脑海里勾勒着邓建军伯伯的样子。蔡紫芬
11月10日,小记者们来到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党的十九大代表、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伯伯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见到一身朴素的工作服、满面笑容、没有一点“架子”的邓伯伯,小记者们大呼意外,“和我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专、精、创”,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邓伯伯您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高级技师的秘诀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工匠精神’的爱啦啦海楠?”面对小记者们不断抛出的问题,邓伯伯用三个字“专、精、创”一一解答。
邓伯伯说,“专”就是做事要专注、坚守自己的岗位,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努力;“精”就是精益求精,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创”就是创新。六(2)班刘俊迅速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段话,“我们做事一定要认认真真,做完并不等于做好,要保证质量。”
纺织行业中,染浆联合机能把白色棉纱变成或蓝或黑甚至彩色的纱线。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经轴,换一次经轴必须停一次车,每停一次车就会产生300多米染色不均的废纱,这让国内外专家头疼不已武法武天。当时还是一名维修电工的邓伯伯,勇敢地向这道世界难题发起挑战,他走访国内专家、查阅相关书籍,潜下心来搞研究达尔文雀。就这样,他和小组成员不知经过多少昼夜的计算、实验,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四次改造,终于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
解决世界难题之后,邓伯伯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发的“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不仅实现了牛仔纱线生产节水、节能,还让单调的蓝黑色牛仔换上了彩色的“新衣”袁慧文。“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原来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啊!”刘俊决心学习邓伯伯“不停奔跑”的意识,长大后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邓伯伯一起走近十九大
得知这是邓伯伯第三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六(4)班小记者吴易浩不由得发出了“哇”的钦佩声,连忙向邓伯伯询问十九大的盛况。
虽然是名“老”代表了,邓伯伯说他今年参会仍然十分激动:大会堂的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灯像满天繁星孤星传,中央的红五角星大灯放出灿烂的光芒,照耀在每个代表幸福满满的脸上陈明恩。与前两次会议相比,党的十九大没有花篮、没有欢迎标语、没有红地毯,简朴会风处处可感,“这种简朴会风为我们注入了新活力,韦茹让我们讨论报告更积极,质量和效率更高。”
邓伯伯告诉小记者们,在大会分组讨论时,自己不仅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还十分关注人才的培育,“只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给中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在,邓伯伯不仅利用已有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实用型人才,助推企业发展,还走进学校、社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总揽全局、实实在在、目标明确、催人奋进……”谈到十九大报告,邓伯伯掩不住激动和兴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追你到天边,邓伯伯说:“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努力学习、捡起一片纸屑、帮助同学……都是在践行核心价值观。”小记者吴易浩说:“我会牢牢记住邓伯伯的话,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他的志向是长大后做一名作家,用文字带给读者幸福,同时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做新时代的“小竹笋”
在新时代下,该怎样做好“小主人”骆驼强子?听了十九大报告后,这个问题一直在小记者的脑海里萦绕。作为一线成长起来的“蓝领”,邓伯伯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树立好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听到这儿,六(2)班小记者江慧敏立刻竖起耳朵。在邓伯伯看来,同学们就是不断储蓄能量的“小竹笋”,毛竹的竹笋开头四年也只不过长了三厘米,但是第五年后鄚州庙,以每天足足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长着,六周就可以长到十五米,“努力生长是小竹笋的目标,四年间,它不断汲取养分,将根牢牢扎在土壤里。”
其次,要注重自身的发展,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这里的能力不单指学习能力,还希望同学们注重各方面的发展。”邓伯伯建议同学们,在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也是一种孝老爱亲的表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邓伯伯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江华政府网,很值得我从头学习。”“小迷弟”吴易浩说戏王之王,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厂房里又脏又热、身着牛仔服蚊子都能把人叮咬得满身是包,在这么艰苦的工作环境下,邓伯伯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岗位,直到完成任务!他说自己回去后,要和同学们分享邓伯伯的故事,鼓励大家一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对邓伯伯的采访已经结束,但邓伯伯朴实的话语让小记者们受益良多,“新时代,我们必须肩负责任,学会担当,拼命扎根,争做新时代‘小竹笋’,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n0837。”参加采访的同学们坚信,付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美丽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本报记者 周琳 通讯员 刘鸿军 张嘉鳌 徐建芳原载《关心下一代周报》2017年11月24日第43期A1版)
本期编辑:石头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少年网
江苏少年小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