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巴克里希纳·多西及其十大作品分享-规划天厦东坝郊野公园
2018年普利兹克奖颁给了
印度建筑师
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
2018年普利兹克奖的评审辞说到:
多年来
巴克里希纳·多西的建筑创造
从一而终,严谨认真
远离浮华,不盲从潮流
他基于本土
凭借对文化认识与建筑高度融合
做出基于功能而又实现超越的建筑
2017年的获奖者是西班牙三位建筑师
他们的作品立足本土
融合理性和感性、饱含诗意和敬仰
2012年的获得者王澍根植于中国本土意境
其作品能够唤起往昔
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普利兹克奖对设计行业的导向十分明朗
对本土文化力量的认可
其实是在推崇
务实的设计
越务实,越深刻
越本土,越有力
越低调,越有好作品
多西曾在1954年表示:
“我宣誓并毕生铭记
为最底层民众提供适当的住所”
他借对印度建筑深厚传统的敬畏
将设计拔高到了对居民的理解
这便是有强烈务实意识的设计
他所做的设计
不仅实现了目的与结构的统一
还考虑到气候、场地、技术和工艺
从最广泛意义上深刻理解和认识周边环境
让设计超越单纯的功能性
通过诗意和哲学的基底
与人类的精神相关联
卡玛拉家宅,1963宜化山语城,晨光下的地下室。
01
个人工作室桑珈
(Sangath)
多西回忆他最努力的作品之一,是他1980年在艾哈迈达巴德建成的个人工作室桑珈(Sangath)。
整组建筑以理性但富有变化的形体围绕庭院中一个类似露天剧场的台地布置毛利塔利亚。工作室部分被挖入地下半层,以取得较好的隔热效果。拱顶雨水的集收和排散通过滴水和排水渠引入庭院中的水池,同时也起到了给建筑降温的作用。
△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1980,剖面手稿。
△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露天剧场的草地台阶通向桑珈的入口。
△ 横向剖面图
△ 总平面图细密画,多西
02
甘地劳工学院
继桑伽事务所的设计之后,多西又在甘地劳工学院的设计中使用了筒拱结构,从最初的草稿到最后的方案,自石台上生起的拱形建筑形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这个形态紧握住了甘地的谦逊,以及他自简单平和得到的力量祈青思。
“天国花园”的主题在这里被台地、院落、广场、水池、廊桥等注入了人间。从前门到学院入口,多西有意地设置了斜向的轴线,迫使来访者首先以特定的角度观看代表着伟大人格的建筑形态。
摄影:夏至
03
阿冉亚低造价住宅
多西通过设计一系列低收入住房项目履行了他服务底层的誓言。1989年印度中西部印多尔的阿冉亚低造价住宅项目、1982年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合作中等收入住房等。
为了适应印度家庭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需求,他颠覆了集合住宅的传统布局,他将最大的房型设计在底层,而将最小的房型设在顶层赵云墓,使得上层单元可享受露台,并且在需要时将其转换成一个额外的居住空间。
△阿冉亚低造价住宅,通过对房屋系统、庭院和迷宫般的内部通道的有机整合,容纳了8万多人在这里生活。
△ 楼梯和露台作为生活空间的示意图
△阿冉亚低造价住宅立面体量与色彩研究,印多尔,印度 / 1989
△ 街景透视图细密画,多西
04
人寿保险公司
混合收入住房
LIC 住宅区是多西在1973年的建筑作品采红菱原唱。
住房项目包含324套复式梯田状建筑,蔡东士整体带来强烈的秩序感,有效优化可利用资源,创造了高密度低层住宅区的新形式,结合三种不同收入人群,将小住宅融于道大社区中,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郴房网。
05
环境规划与技术中心
(现CEPT大学)
“CEPT大学正变得更像一个大家庭笙离的小说,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而各得其所。学习氛围无处不在救姜刑警,我们对此的呼应塑造着我们的未来人生内功四经。”最初在1966年时只有建筑学院,后逐年扩张,1970年增设规划学院地府神职,1978年增设视觉艺术中心,何权谋1982年增设建筑科学与技术学院、室内设计学院,1984年增设卡诺里亚艺术中心以及2012年增设展览馆。
△ 卡诺里亚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
△ 从北草坪望向建筑学院
△ 自然光洒进建筑学院的工作室里
△多西模糊了内外空间的定义,创造出将两者无缝结合的有顶开放空间
△ 漏斗形入口旨在引导微风穿过建筑物
△ 工作室下方的互动空间
△ 南立面下入口的手稿
△ 关于通风、光线和空间特征各种形式的研究
06
印度管理研究所
班加罗尔分校-IIM
班加罗尔管理研究院于1983年建成,多西以寺庙建筑为原型,重新定义了室内外空间的开放和封闭概念,将各功能区有效的联系起来,外部石墙爬满藤蔓植物,内部院落和小径迎合人行尺度,加上建筑色彩与光影变幻沼泽猎手,整个校园沉浸在时间的游戏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多西曾说道:“校园是一个漫步场。”
△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校,1977-1992(多期工程),穿过外部走廊的光影。
△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校,1977-1992(多期工程),从半开放的走廊望向图书馆
△多西和他的学生
07
印度学研究所
印度学研究所大楼是多西脱离勒·柯布西耶事务所后,作为独立建筑师设计的最早的公众建筑之一金边龙舌兰,是耆那教古代文稿和绘画珍品的收藏和研究机构。钢筋混凝土在这里既是建筑结构也是建筑表皮李丽凤。多西结合了现代建筑的材料、技术以及传统建筑布局回应印度炎热的气候。
08
Premabhai大厅
“一座好的剧院......是城市中最活跃和最富创意的那部分元素的延伸飞天蜘蛛。是一个让所有艺术家相互碰撞并再创作的地方,创造出生活的全新图景。”作为公共剧院的Premabhai大厅是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筑,内设礼堂、宽阔的内走廊和公共集会空间。
△ 巴德拉广场视角
△ 由门厅进入礼堂的入口
△ 自然光洒进门厅
△ 可进入礼堂的顶层空间
△ 多西手绘的帷幕图案设计稿
09
泰戈尔纪念堂
这个建筑一方面是对泰戈尔(Tagore)的致敬唯阴康,另一方面也是多西对粗野主义建筑的探索。纪念馆中拥有700个座位,整个空间通过折叠混凝土墙体,形成强烈的光影关系,创造了极其强烈的艺术氛围全素妍。
摄影:夏至
10
洞穴画廊
Amdavad ni Gufa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多西的创作更加关注印度文化中宗教、神话、宇宙力量等形而上的方面,设计呈现出更加灵动、自由的气质,也暗示着更深层次的自然力量。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94年开放的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Amdavad ni Gufa),其中展示了印度现代主义画家马克布勒· 菲达· 侯赛因的作品。多西的设计灵感源自多年前与侯赛因之间的一次讨论,关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地下空间的益处,艺术家和建筑师碰撞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张达斌。
“画廊的形式和空间使得光影与记忆的神秘变幻充满鲜活气息。追求与众不同,意味着要考虑结构与形式的基本问题:功能、空间和技术的意义是什么?”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旨在展示艺术家和建筑师之间的合作
△手稿
纪录片:多西建筑回顾展
如今,年逾90的巴克里希纳·多西更多地思考建筑与生活的关联:“我们周围的每一个物体,以及大自然本身——光线、天空、水和风暴——一切都处在和谐的交响之中。而这曲交响乐就是建筑的真谛。我的作品就是我人生的故事,不断演进、变化和探寻……试图剥离建筑的角色,将目光聚焦生活本身张钰凰。”
△ 巴克里希纳 ? 多西
物料来源:
城市建筑、UED城市环境设计、建筑师的非建筑
ArchDaily、景观周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先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