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霆聊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聊城规划馆
于云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杂技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也是享誉华夏的杂技之乡,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杂技就已经萌芽,聊城市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当时东夷人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
2006年,聊城杂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清肘捶
临清肘捶由晚清时期临清瑶坡村张东槐所创,至今100多年,是一种流传有序、特点突出、内外兼修、刚柔并重的优秀拳种,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因其能够巧妙地使用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
创始人张东槐(1844——1901年)家道殷实,秉性豪放,幼承家教,勤奋好学。据传少林寺一瘸和尚曾传其拳法,后又游历四方,以武会友,经多年研究,创编了立意精深、法度严谨、简明实用的肘捶拳法。
2011年,临清肘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冠县査拳
冠县查拳,又名“查滑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查拳萌芽于山东冠县,盛行于山东的聊城、济宁和山西、河南等地。
查拳各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奇妙,但其拳理相同,要求也大致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
2008年,冠县查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刘 艳
校对|曲 艺
审核|李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