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霆聊聊最近看的几本书(二)-问水语文
于云霆
读书像交友,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少一份孤独。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麦家
暑假已悄然结束,下面和大家分享暑期的阅读书目和点滴感想、思考。
《老屋小记》 史铁生著
看史铁生的小说,就像听一位慈祥的老者眯着眼睛在不慌不忙地回忆着往事,悠悠地说着,说着一个个悠悠的故事。在作者不紧不慢的叙述中,我仿佛可以跟随作者穿越时空,回到那老屋,眼前:奶奶肩上挂着一绺绺各种颜色的丝线,认真地做着补花……故事讲完,但总能让人忍不住去回味那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在回味中思考关于生命的命题。我想,这应该就是史铁生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最喜欢《奶奶的星星》这篇,源于内心深处的共鸣。它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是在外公的宠爱中度过的。往事涌上心头,伤感和快乐伴随而来,一切恍如昨日。但外公已离开我们好几年了,他带大的外孙女忘不了他。“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奶奶的话,让我多了一个念想:外公变成星星了吧?夏夜,满天星斗,我亦如孩子那般,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外公的呢?
《我与地坛》 史铁生著
读到了史铁生,便让我想起了他的《我与地坛》,于是,便做了一回重读者。当再次翻开书页,那些难忘的记忆伴随文字而来。
记得第一次上《秋天的怀念》,我就跟孩子们推荐了这本书,以朗读的形式,引入了书中其他关于母亲的文字片段,在课上推荐给孩子们。结果好几个孩子听着听着默默地留下了眼泪,我知道这些文字走进了他们的心里。那次的写作练习,他们更是用稚嫩的文字写下了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再次走进它,最让我难忘的依旧是史铁生关于母亲的文字: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牵挂与关爱。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不知道史铁生写下这些文字时,内心是怎样的懊悔……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或许就是史铁生人生中最大的憾事吧!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林语堂说:“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和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他更是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这是林语堂的率真。或许在林语堂的心中,苏东坡应该是无限趋向于完美的天才吧。
苏东坡,是初中阶段课内课外我们学到较多的一个作家。他的满腹才华让人惊叹,但我更钦佩他的旷达、乐观,那般坎坷的仕途也未能将他打倒。个人十分喜欢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说:“我平生经历的风雨太多了,但风雨总会过去的。任何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头看,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一切都归于平淡。”这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有人说:正是那些外贬的经历,才铸就了如今的苏东坡。试想,如果没有那些游山玩水的经历,他怎么写出如今那些传世不朽的诗词文章?或许,正是那些不幸,才成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苏东坡。正如麦家所说:“好的人生,都是从苦果里熬出来的。”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余光中著
余光中先生,是在生命里从容漫步的诗人,是在时光里畅快漂泊的旅客。
先生说:“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
当下生活中,每一个生命旅途漫长而孤独,我们该如何体味世间的美好?该怎么处置内心的孤独与焦虑?未来又总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一眼就望到未来的发展。在书中,先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用温文尔雅的姿态,为我们每一个读者提供了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
“悲哀因分担而减轻,喜悦因共享而加强。”工作生活中发生一些难以释怀的事情时,读一本书,使自己沉浸于文字之中,没有什么散不去的。在匆匆的旅途中,慢下来,慢下来,找到内心的停靠。这时,仰望星空,总令人心胸旷达。
余生很长,不必太过慌张,慢一点,稳一点,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以匆匆的步伐走过姹紫嫣红的世界。而“去向远方,是生命中最浪漫的冲动。”
阅读,为求知,为求理,更为优于昨天的自己。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我的阅读,在路上……
张虹琴语文工作室
读书·生活·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