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红十字会会长【连载·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中古史篇(四)-CUCN文管党建

全部文章 admin 2014-10-17 773 次浏览
【连载·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中古史篇(四)-CUCN文管党建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
我们和你,一起读懂历史
历史充满偶然,我们总是会误会历史。
历史没有真相,重要的是你怎么看。
这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亦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史的划时代巨作。
我们和你,一起分享读史的快乐。

【中古史篇】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竭力提倡,信从者众,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摹仿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二者都可说是中国所固有,只有佛教是外来的。
佛教的输入,据《魏书·释老志》,可分为三期:(一)匈奴浑邪王之降,中国得其金人,为佛教流通之渐。(二)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之二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以问群臣。傅毅以佛对。于是遣郎中蔡愔(yīn)和秦景宪使西域,带着两个和尚,和佛教的经典东来。乃建寺于洛阳,名之为白马。案金人乃西域人所奉祀的天神,不必定是佛像。博士弟子,从一外国使者口受经典,也是无甚关系的。帝王遣使迎奉,归而建寺,其关系却重大了。所以向来都说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然而楚王英乃明帝之兄。《后汉书》已说其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即公元六五年,诏天下死罪,皆入缣(jiān)赎,英亦遣使奉缣诣国相。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洁斋三日,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注281当明帝时,楚王业已如此信奉,其输入,必远在明帝以前。梁启超《佛教之初输入》,注282考得明帝梦见金人之说,出于王浮的《老子化胡经》,浮乃一妖妄道士,其说殊不足信。然则佛教之输入,恐尚较耶稣纪元时为早。大约中国和西域有交通之后,佛教随时有输入的可能。但在现在,还没有正确的史实可考罢了。注283这时候,输入的佛教,大约连小乘都够不上。所以和当时所谓黄老者,关系很密。黄老,本亦是一种学术之称。指黄帝、老子而言,注284即九流中道家之学。但此时的黄老,则并非如此。《后汉书·陈愍(mǐn)王宠传》,说国相师迁,追奏前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冀非幸,罪至不道。而魏愔则奏与“王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而已,无他冀幸”。此所谓黄老君,正是楚王英所奉的黄老。又《桓帝纪》:延熹九年,注285祠黄老于濯(zhuó)龙宫。而《襄楷传》载楷上书桓帝,说“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则桓帝亦是二者并奉的。再看《皇甫嵩传》,说张角奉祠黄老道。《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修之法,略与张角同。又说张修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则此时所谓黄老,其内容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黄老为什么会变成一种迷信潜山先锋网,而且和浮屠发生关系呢?原来张角、张修之徒,本是方士的流亚。所谓方士,起源甚早。当战国时,齐威、宣,燕昭王,已经迷信他。后来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更甚。方士的宗旨,在求长生,而其说则托之黄帝。这个读《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可见。不死本是人之所欲,所以“世主皆甘心焉”。然而天下事真只是真,假只是假。求三神山、炼奇药,安有效验可睹?到后来,汉武帝也明白了,喟(kuì)然而叹曰:“世安有神仙。”至此,《史记》所谓“怪迂之士”、“阿谀苟合”之技,就无所用之了。乃一转而蛊惑愚民。这是后来张角、张修等一派。其余波,则蔓衍于诸侯王之间,楚王和陈王所信奉的,大约就是他了。秦皇、汉武的求神仙,劳费很大,断不是诸侯之国,所能供给得起的;人民更不必论了。于是将寻三神山、筑宫馆、炼奇药等事,一概置诸不提。注286而专致力于祠祭。在民间,则并此而不必,而所求者,不过五斗米。神仙家,《汉志》本和医经、经方,同列于方技。不死之药,虽是骗人,医学大概是有些懂得的。于是更加上一个符水治病。当社会骚扰,人心不安定之时,其诱惑之力,自然“匪夷所思”了。
佛教初输入时,或只输入其仪式,而未曾输入其教义;或更与西域别种宗教夹杂,迷信的色彩很深。所以两者的混合,甚为容易。

然则为什么要拉着一个老子呢?这大约是因黄帝而波及的。黄帝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很大的偶像。不论什么事,都依托他。然而黄帝是没有书的。依托之既久,或者因宗教的仪式上,须有辞以资讽诵;或者在教义上,须有古人之言,以资附会。因“黄”“老”两字,向来连称;而黄老之学,向来算作一家言的,劝迷信黄帝的人,诵习《老子》,他一定易于领受。这是张修所以使人诵习《五千文》的理由。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所诵者,恐亦不外乎此。“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当初因黄帝而及老子,意虽但在于利用其辞,以资讽诵,但习之久,难保自己亦要受其感化。况且至魏晋之际,玄学盛行,《老子》变为社会上的流行品。所谓方士,虽然有一派像葛洪等,依然专心于修炼、符咒、服食,不讲哲理;又有一派如孙恩等,专事煽惑愚民,不谈学问。然而总有一派,和士大夫接近,要想略借哲理,以自文饰的。其所依附,自然仍以《老子》为最便。于是所谓老子,遂渐渐的取得两种资格:一是九流中道家之学的巨子。一是所谓儒、释、道三教中道教的教主。然而其在南方,总还不过是一个古代的哲学家;教主的资格,总还不十分完满。直到公元第四世纪中,魏太武帝因崔浩之言,把寇谦之迎接到洛阳,请他升坛作法,替他布告天下,然后所谓道教,真个成为一种宗教,而与儒、释鼎足而三了。这怕是秦汉时的方士,始愿不及此的。

【注释】
注281 伊蒲塞,即优婆塞;桑门,即“沙门”的异译。
注282 见《梁任公近著》第一辑。
注283 梁氏疑佛教当自南方输入,然亦并无确据。可参看《学衡杂志》柳诒徵《梁氏佛教史评》。
注284 《论衡·自然篇》:“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
注285 公元一六六年。
注286 炼药亦所费甚多,读《抱朴子》可见。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汉承秦之后,秦代则是紧接着战国的。战国时代,封建的势力,破坏未尽;而商业资本,又已抬头,在前编第十四章中,业已说过了。在汉时,还是继续着这个趋势。
《史记·平准书》上,说汉武帝时的富庶,是: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lǐn yǔ)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狡猾家丁,至腐败而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绌耻辱焉。
富庶如此尚易企业邮箱,宜乎人人自乐其生了。然而又说:“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果真家给人足,谁能兼并人?又谁愿受人的兼并?可见当时的富庶,只是财富总量有所增加,而其分配的不平均如故。所以汉代的人,提起当时的民生来,都是疾首蹙额。
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悬而待决,卒至酿成新莽时的变乱,已见前第四章。莽末乱后,地权或可暂时平均。因为有许多大地主竹富圣花,业已丧失其土地了。注287然而经济的组织不改,总是不转瞬便要回复故态的。所以仲长统的《昌言》上又说: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可见土地和资本,都为少数人所占有了。我们观此,才知道后汉末年的大乱,政治而外,别有其深刻的原因。
汉去封建之世近,加以经济上的不平等,所以奴婢之数极多,奴婢有官有私。官奴婢是犯罪没入的。私奴婢则因贫而卖买。当时两者之数皆甚多。卓王孙、程郑,都是以此起家的。所以《史记·货殖列传》说:“童手指千”,则比千乘之家。甚而政府亦因以为利。如晁错劝文帝募民入丁奴婢赎罪猪标一族,及输奴婢以拜爵。武帝募民入奴,得以终身复;为郎者增秩。又遣官治郡国算缗之狱,得民奴婢,以千万数。前后汉之间,天下大乱,人民穷困,奴婢之数,更因之而增多。光武帝一朝,用极严的命令去免除他。注288然而奴婢的原因不除去,究能收效几何,也是很可疑惑的。

因去封建之世近,所以宗法和阶级的思想,很为浓厚。大概汉代家庭中,父权很重。在伦理上,则很有以一“孝”字,包括一切的观念。汉儒说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在诸经之传中,对于《孝经》和《论语》,注289特别看重,就是这个道理。在政治上古诗苑漫步,则对于地方官吏,还沿袭封建时代对于诸侯的观念。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曹操、张超的争执,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军阀的相争;而臧洪因袁绍不肯救张超,至于举兵相抗,终以身殉,当时的人,都同声称为义士。然而汉朝人也有汉朝人的好处。因其去古近,所以有封建时代之士,一种慷慨之风。和后世的人,惟利是视,全都化成汉人所谓商贾者不同。汉代之士,让爵让产的极多,这便是封建时代,轻财仗义的美德。其人大抵重名而轻利,好为奇节高行。后汉时代的党锢,便是因此酿成的。至于武士,尤有慷慨殉国之风。司马相如说:当时北边的武士,“闻烽举燧燔”,都“摄弓而驰,荷戈而走,流汗相属,惟恐居后”。这或许是激励巴蜀人,过当的话,然而当时的武士,奋不顾身的气概,确是有的。我们只要看前汉的李广,恂(xún)恂得士;终身无他嗜好,只以较射赴敌为乐;到垂老,还慷慨,愿身当单于。其孙李陵,更能“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说他有“国士之风”,真个不愧。他手下的士卒五千,能以步行绝漠,亦是从古所无之事。这都由于这些“荆楚勇士,奇材剑客”,素质佳良而然。可见当时不论南北人民,都有尚武的风气,所以后汉时,班超能以三十六人,立功绝域。一个英雄的显名,总借无数无名英雄的衬托。我们观于汉代的往事,真不能不神往了。
因武士的风气还在,所以游侠也特盛。游侠,大约是封建时代的“士”。封建制度破坏后,士之性质近乎文的则为儒,近乎武的则为侠。孔子设教,大约是就儒之社会,加以感化;墨子设教,则就侠的徒党,加以改良。所以古人以儒墨并称,亦以儒侠对举。注290墨者的教义,是舍身救世,以自苦为极的。这种教义,固然很好,然而决非大多数人所能行。所以距墨子稍远,而其风即衰息。《游侠列传》所谓侠者,则“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以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jīn)其能,羞伐其德”,仍回复其武士的气概。然而生活总是最紧要的问题。此等武士,在生产上,总是落伍的,既已连群结党,成为一种势力,自不免要借此以谋生活。于是就有司马迁所谓“盗跖之居民间者”。仁侠之风渐衰,政治上就不免要加以惩艾;人民对他,亦不免有恶感。而后起的侠者,就不免渐渐的软化了。注291

【注释】
注287 荀悦说井田之制,不宜于人众之时。土地布列在豪强马克亨利,卒而革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若高祖初定天下,光武中兴之后,人众稀少,立之易矣。可见当时土地无主的很多。
注288 均见《后汉书·本纪》。
注289 汉时除五经之外,其余后世所称为经的,都称为传。非专门治经的人仙居人才网,都把《孝经》、《论语》教他。便专门治经的人唐史并不如烟,亦多从此两书而入。
注290 参看第二编第十二章。
注291 读《汉书·郑当时传》可见。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柳宗元说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这是因为郡的区域太小了,其势不足以反抗中央。到后汉末年,把刺史改成州牧,所据的地方,大过现在的一省,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当曹操主持中央政府,把汉献帝迁到许都时,天下正是纷纷割据。举其最大的,便有:
袁绍 据幽、并、青、冀四州。
袁术 据寿春。
刘表 据荆州。
刘焉 据益州。
刘备 据徐州。
张鲁 据汉中。
马腾、韩遂 据凉州。
公孙度 据辽东。
当时还有个本无根据地的吕布,从长安逃向东方去,投奔刘备。刘备收容了他。吕布却乘刘备与袁术兵争之时,袭其后方,而取徐州。刘备投奔曹操,操表备为豫州牧。和他合兵,攻杀吕布。袁术在寿春,站不住了,谋走河北,傅洁娴曹操使刘备邀击之于山阳,注292袁术兵败还走,未几而死。刘备和外戚董承密谋,推翻曹操,曹操又把他打败。
这时候,曹操的大敌,实在是袁绍。雄据河北,其声势和实力,都在曹操之上。公元二〇〇年,袁、曹之兵,遇于官渡。注293相持许久,曹操毕竟把袁绍打败。袁绍因此惭愤而死。其子谭、尚弃妃魅天下,互相攻击,都为曹操所灭。二〇八年,操遂南征荆州。
这时候,在北方屡次失败的刘备,亦在荆州,依托刘表。而长江下流,则为孙权所据。孙权的父亲名坚,是汉朝的长沙太守。当山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时龙趸鱼,孙坚也发兵北上。后来受袁术的指使,去攻刘表,为表军所射杀。其子孙策,依托袁术,长大之后,袁术把孙坚的部曲还他,他就渡江而南,把汉朝的扬州打定。孙策死后,传位于孙权。曹操的兵,还未到荆州,刘表已先死了。刘表的长子刘琦,因避后母之忌,出守江夏。注294其少子刘琮(cóng),以襄阳降操。注295刘备南走江陵。曹操发轻骑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及之于当阳长坂(bǎn)。注296刘备败走江夏。于是诸葛亮建策,求救于孙权。孙权手下,周瑜、鲁肃等,也主张结合刘备,以拒曹操。于是孙、刘合兵,大破操兵于赤壁。注297曹操引兵北还,而南方之形势始强。
然而当时的刘备,还是并无根据之地。荆州地方,依当时的诸侯法,则当属于刘琦。注298而琦不能有,事实上,刘备和孙权,都屯兵其间。孙权一方面,身当前敌的周瑜,要“徙备置吴”,挟着关羽、张飞等去攻战。刘备一方面,未始不想全吞荆州,而又不敢和孙权翻脸。于是先攻下荆州的南部,就是现在的湖南地方。不久,周瑜死了,继其任者为鲁肃。鲁肃是主张以欢好结刘备的。孙、刘两家的猜忌,暂时和缓。
当诸葛亮未出草庐时,刘备去访问他,他便主张兼取荆、益二州,以为图天下之本。这时候,荆州还未能完全到手;而且“荆土荒残历旭,人物凋敝”,虽是用兵形胜之地,而实苦于饷源之无所出。于是益州天府之国,刘备就不能不生心了。公元二一四年,刘备乘刘璋的暗弱,注299取了益州。其明年,曹操亦平定汉中。二一八年,刘备攻汉中,又取之。一时形势,颇为顺利。当刘备西入益州时,孙权便想同他争荆州。结果,两家和解,把荆州平分。刘备既定汉中,命关羽出兵攻拔襄阳,又围樊城,注300败于禁等兵,威声大振。而孙权使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还走,为权所杀。吴、蜀因此失和。这事在二一九年。
其明年,曹操死了。子丕,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又明年,刘备称帝于蜀,是为蜀汉昭烈帝。二二九年,孙权亦称帝,自武昌迁都建业,注301是为吴大帝。红十字会会长

昭烈帝称帝之后,即自将伐吴。吴将陆逊,大败之于猇(xiāo)亭。昭烈帝走至永安,惭愤而死。注302子后主禅立,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是个绝世的奇才,内修政治,用法治的精神,把个益州,治得事事妥帖。所以能以一州之地,先平南方之乱,次出师北伐,和中原相抗衡。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yī)继之,还能够蒙业而安。费祎死后,姜维继之,屡出兵伐魏,无甚成绩,而民心颇怨。后主昏愚,宠信宦官黄皓,政治亦渐坏陈希孺,其势就难于支持了。
魏文帝貌似明白,而其实不免于猜忌轻率。当曹操为魏王时,文帝与其弟陈思王植,争为世子,嫌隙甚深。所以即位之后,薄待诸王。把他们限制国中,有同拘禁。文帝死后,子明帝立。性极奢侈,魏事益坏。时诸葛亮连年北伐,明帝尝使司马懿去拒敌他。又使懿讨平辽东。于是司马氏的权势,渐次养成。明帝死后,养子齐王芳立。司马懿和曹爽同受遗诏辅政。曹爽独揽大权。司马懿称疾不出。后来乘曹爽奉齐王去谒陵,司马懿突然而起,关闭城门。到底把曹爽废杀了,独揽大权。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继之。把齐王芳废掉,而立高贵乡公髦(máo)。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之。这时候,司马氏篡魏之势已成。魏因抵御吴、蜀,东南、西北两方面,都驻有兵马。西北的兵,本来是司马懿所统。东南方面,则别是一系。于是王凌、毌(guàn)丘俭、诸葛诞,三次起兵讨司马氏,都不克。公元二六三年,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两道伐蜀,灭之。二六五年,司马昭死,子炎立,就篡魏而自立了。
吴大帝在位颇久,然而其末年,政治已颇紊乱。大帝死后,废帝亮立。诸葛恪辅政,颇有意北图中原。一出无功,旋为孙峻所杀。孙峻死后,其弟孙琳继之。废废帝,立其弟景帝。景帝把孙琳杀掉。然亦无甚作为。景帝死后,太子皓立。荒淫无道。是时只靠一个陆抗,守着荆州,以抵御北方。陆抗死后,吴国的形势就大非。晋武帝命羊祜镇襄阳,王濬镇益州以图吴。羊祜死后,代以杜预。公元二八〇年,荆益之兵,两道并进,势如破竹,而吴遂灭亡。

【注释】
注292 今江苏淮安县。
注293 城名,在今河南中牟县北。
注294 今湖北黄冈县。
注295 今湖北襄阳县。
注296 在今湖北当阳县。
注297 山名幻影计划,在今湖北嘉鱼县。
注298 俗有借荆州之说,谓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句话毫无根据姚诗涵。《廿二史劄记》有论此事的一条,可看。诸侯法,谓当时割据的人犍为天气预报 ,大家所以承认的习惯。
注299 刘焉的儿子。
注300 在襄阳对岸。
注301 现在的首都。
注302 猇亭,在今湖北宜都县西。永安,宫名,在今四川奉节县。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司马懿《三国演义》

文图:网 络
排版:徐雅芬
审核: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