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霆肥城市好家风故事展播-桃都女性
于云霆
孙伯镇五埠村赵同军家庭
“互敬互爱”是我的家风,我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全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爱、互相关心,我们夫妻患难与共,营造了温暖的家庭港湾。
2005年雪刚刚飘下,寒风吹着枯草,发出撕心裂肺地轰鸣,经过检查妻子确诊为白血病。我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家三口抱成一团,哭在一起。看到妻子泪流满面,懂事的儿子用稚嫩的小手为妈妈擦去泪花,“妈妈,妈妈,别怕,别怕。要移植骨髓就移植我的,因为咱娘俩最亲。”为更好的治疗疾病,我们夫妻来到天津,妻子患的是M2B白血病,入院治疗需要60万元。在当时很多人因拿不起这些治疗费选择了放弃,但是我坚定地说:“没事,别说60万,只要能救回我妻子的命,就算600万,我也愿意。白血病需要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需要一个特殊的治疗仓。妻子的免疫力很低,一点细菌病毒都不能沾。给妻子做的饭、筷子、碗都需要高压锅消毒,每天都得背着高压锅送饭,中间高压锅不能碰,一点气不能漏。进仓前必须得过不到三十米的三道门,却得耽误半个小时。每进一次门都得消一次毒,换一身衣服,需要全副武装,确保身上没有丝毫病菌才能进去。进去之后,还得给病房进行消毒,每个角落都要用紫外线照,每个缝都得用84消毒液擦。吃完饭还得给妻子换一遍衣服,擦洗一下。这么难的事,我做到了,而且做了整整264天!264天有多长?有的人看来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们夫妇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战胜病魔。三妹的血型和妻子血型6个点全符合。全家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移植是痛苦的,腰穿6次,骨穿12次,大动脉上还要插入四十多公分的管子。为了维持体内营养,还必须插入17个分管,将营养液直接输入心脏。对于经历过磨难的妻子来说,这已经不算痛苦了,可三妹就不一定能受得了了,但是三妹没吭一声,默默地忍受着痛苦,她想:“只要能换来姐姐的生命,我再疼也能挺住。”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六七个小时,姐妹俩一小时一小时地挨,外面的人一秒钟一秒钟地等。我和儿子几乎想扒开手术室的门,屏心静气地听心脏起搏器的声息,那是姐妹俩的心跳,那是两家人的希望,大家在默默地为她们祈祷。六个小时太漫长,犹如过了一个世纪。老天听到了大家的祈祷,佛祖也被姐妹情深所感动了。移植非常成功,大家的心才稍微放了下来。为了表达对妹妹夫妻俩的感谢,两家人做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决定,每年农历的六月廿四,姊妹俩配型成功的这一天,就成了两家人共同的生日。“这不仅是让我们永远记住姐妹情深,还让孩子一代一代的记下去。
桃园镇郭刘村田西菊家庭
田西菊原本有一个平凡但幸福的家,丈夫头脑活络、勤劳能干,儿子也早早娶了媳妇,公婆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几年前家里翻新了大瓦房,日子眼看越过越红火,但不幸突然就降临在了这个家庭。
那是2010年大年初二,丈夫走亲戚,晚上回家途中发生了车祸,当场昏迷。送到医院后经过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当时医生就告诉她们一家人,由于颅脑损伤,即使经过治疗,她的丈夫今后也极可能瘫痪成为植物人。丈夫在重症监护室待了20多天,病情稳定后出院,田西菊和儿子把他接回了家。
丈夫不能说话,全身上下只有眼珠能动,渴了、饿了、冷了都无法表达,田西菊刚开始也掌握不好喂饭的量和时间,少了怕丈夫饿的慌,多了又怕撑到他。经过多次尝试,田西菊终于摸索到了每隔2小时喂一次水,每隔5小时喂一次饭的规律。喂水前,田西菊都要试试水的温度,水温合适了才喂给丈夫;喂饭时,碰到较硬的食物,田西菊自己先嚼烂了才一口一口喂给丈夫吃。
田西菊每天给丈夫擦脸、擦手,给他梳头。除了照顾丈夫,公公婆婆也离不开她。每天早上不到5点,田西菊早早起床,先去丈夫房间看看他,之后准备一家人的早饭。白天要为丈夫洗尿管、换被褥,晚上还要忙活家务。农忙时节,还要去地里收白菜,忙完一整天,腰都直不起来,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
这就是田西菊的生活,平淡甚至有些凄惨。但田西菊凭借爱的力量、责任的力量,把苦日子过成了好日子,在苦日子里也咂摸出了甜。田西菊相信,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她会继续照顾好丈夫,照顾好这个家。
边院镇大尚村张孟珍家庭
一个大家庭的团结、和睦相处靠的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家长,而张孟珍就是一位这样的家长。张孟珍已有78岁,在她的这个四世同堂的十口人的大家庭中,她可以说是个“佘太君”。无论是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媳、孙女、重孙女,只要她说的话大家都愿听,因为她做事公正,从不偏理。她的家风是勤俭持家,与邻为善。
张孟珍对待邻居也是这样。每到下午就在门口摆上茶桌,和她的那些老姊妹拉拉家常,谁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大家都愿意和她说。在她的影响下,邻里四舍的家庭也变的和睦了,每年在我村的“四德”评选中都被选为“好婆婆”,人们都说这个婆婆真会当。
张孟珍年轻时因家庭成分问题没能上大学,但文化程度不低,读书念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教育子孙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所学报销国家。在她的影响下,大孙女去年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而小孙女业在今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中学。
张孟珍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年轻时就失去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深知生活的艰辛,生活上非常节俭。到如今她还是教育孩子们不要浪费,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毫无目的的花,如果有捐款的她都多捐。张孟珍的好家风已在我村广为传颂,对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湖屯镇小中泉马金轩家庭
肥城市湖屯镇小中泉马金轩一家,虽然普通,但堪称最美家庭。这是一个拥有七口之家的幸福家庭。虽然这个村庄小,但他们一家却小有名气,因为马金轩是小中泉村的卫生员,且儿子、儿媳、孙女都在卫生室上班。她们的家风是互敬互爱,乐善好施。
马金轩一家依靠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数十年来,夫妻俩共同努务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孙女懂事好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因此,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幸福家庭幸福的源泉。婚后同几十年,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马金轩在卫生室工作走街串户,吃饭没早没晚,但妻子总是耐心等待,毫无怨言,马金轩在最基层的卫生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严寒酷暑,从不叫苦,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从医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有些病危的,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患者,在他的精心照顾和治疗下,还能恢复了健康,因此他获得了不少患者的锦旗,称他为“神医”。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村里建起了标准的卫生室,儿子和女儿也都在卫生室上班,且他们都获得了“医师”资格。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勤奋努力,扎实苦学,也逐渐小有名气了,他们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赞誉,还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卫生室”光荣称号。
文明行医,治病救人是他们一家的信条,小中泉卫生室遵循“保健为主”的原则,都认真细致地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免费几次为村民查体,有时他们还聘证上级专家来村里为村民免费查体,如果有困难户,他们就主动为患者减免药费,甚至送药上门。
有一次,一个药贩了找到马金轩,以高额回扣为条件推销一种药品,但马金义正严辞地拒绝了药贩子,并批评了他,只因为如此,他的药品非常标准,且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
马金轩言传身教,严格教育孩子,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生命大于一切。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核查,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他耐心细致,如温柔的春风让患者心情舒畅,妻子在照顾好家务的同时,也来卫生室帮忙。打扫卫生,为患者端茶倒水,还帮着照看孩子,有时患者饿了,妻子主动地为他们做了饭菜,端到卫生室来吃,真正让患者体会到了“医患一家”的含义。
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马金轩一家的良好品质,马金轩经常对家人说,和谐社会不但要求自家人和睦相处,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爱心捐赠,还是邻里有困难,他们家都踊跃参与,每年中秋节、春节,马金轩都要免费为村民送上一份礼品,大米、油、鸡蛋等;五保户双倍赠送,村里修路,缺少资金,他全家慷慨解囊,一次就捐款两万元,带了个好头,全村人一下子捐款10多万元,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使道路工期提前完成了。
另外,他们一家还对援助贫困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爱国守法诚信,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家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履地居委会的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卫生知识,养生知识等,促进了村风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在马金轩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幸福,但只有社会的大家庭和谐了,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我们每个家庭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他愿积极努力,为创建最美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仪阳街道石西村冉德芬家庭
肥城市仪阳街道石西村有位百岁老人丁文英,老寿星已是101岁高龄,她一头银发,满脸红光,神采奕奕,鹤发童颜,精神焕发,腰不弯,背不驮,眼不花,而不聋,丁文英性格开朗,心胸豁达。她为什么这么高寿呢?就是因为有一个有孝心,和睦的家庭。百岁老人的家庭从老人上辈起就是一个和睦忠孝的家庭,丁文英老人的孝顺也在村里出了名,耳濡目染,老人的后代也深受影响,女儿在婆家是好媳妇,儿子是孝子,老人的知好儿媳冉德芬更是知痛知热温良孝顺。
冉德芬家风,就是忠孝传家,勤俭持家,敬老爱幼,互敬互让,家庭和睦。提起冉德芬,她也是60多岁了,做了奶奶的人了,她自从过门以来,40多年如一日,没和婆婆丁文英红过脸,拌过嘴,婆媳关系和亲母女一样,这对婆媳备受群众称赞。儿媳冉德芬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给婆婆浸茶鸡蛋,婆婆每天早晨一碗鸡蛋茶,2个元苏,一年四季,常年如此。婆婆爱干净,每到晚上睡觉前,她总是兑上温水给婆婆洗脚,经常给婆婆洗头,梳头发剪指甲,一日三餐,变着花样让婆婆吃,喜的婆婆逢人便说:“俺不知道哪辈子修的福,摊了这么好的一个好媳妇。有一次,婆婆不小心把暖水瓶碰歪了,水烫伤了婆婆的脚,这可把冉德芬吓坏了,心痛的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淌,她赶快把婆婆送医院,医院通过包扎处理后,还得回家静养,冉德芬整天不离左右,晚上就睡在婆婆身旁,因为烫伤,腿脚不利索,大小便都要用人,冉德芬,不嫌脏,不嫌臭,不怕累,把大小便处理冲洗干净,经常用消毒液给婆婆房间消毒,去看望婆婆的人,都有清爽的感觉,她用热毛巾给婆婆擦手擦身体,擦脸。由于她侍奉的好,婆婆的烫伤很快就好了。冉德芬不光对自己的婆婆,对自己的家庭好,她对左邻右舍,也是尽其所能和睦相处,不管谁家有困难,也都主动去帮忙,她的后邻居是一个单亲家庭,丈夫去世,母亲拉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只要她有空闲,就去她家帮忙。给孩子缝缝补补,洗洗浆浆,总是常有的事,她说:“谁都有难得那一天,只要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也是踏实了。冉德芬常说:“养老敬老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她用自己的纯朴,善良的言行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现在冉德芬的儿子女儿都已经各自成家,父母们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孝顺双方的父母,儿女们在有爱有孝和睦的家庭中长大,在各自的家庭里继续发扬着优良的家风传统。
在老人丁文英百岁庆典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给老人过了个热热闹闹的生日,这也在石西村、整个仪阳街道传为了孝道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