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于云霆聚力引智,提升教师海洋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市南教育研究中心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21 469 次浏览

于云霆聚力引智,提升教师海洋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市南教育研究中心

于云霆
为落实青岛市“蓝色引领”、海洋强市战略,实现市南区海洋教育特色发展,丰富区域海洋教育课程实施及学生海洋教育学习资源,推进市南区“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努力提升市南区海洋教育教师自身“海商”素养,加强海洋知识储备,强化海洋意识形成。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于2018年4月20日下午,组织各局属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各驻区幼儿园68名海洋骨干教师开展了主题为“走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题培训活动。

中科院领导介绍

张鑫博士介绍

宋书群博士介绍


教师们认真听讲
在培训活动中,首先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领导介绍了该所的历史变革、科研条件、科研成就、文化传统等。随后,海洋研究所的张鑫博士和宋书群博士分别做了题为《“发现”深海冷泉热液下的生命》、《千姿百态的海洋微藻》的主题交流,两位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项目,通过亲历深海探险的故事与发现、科研研究的趣闻趣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他们相关的研究成果,让老师们大开眼界,拓宽了老师们认知的视野,为海洋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特别丰富的资源。

专家正在给老师们介绍标本馆的模型

教师们参观标本馆

专家与老师的互动交流
最后,在院领导专家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了解了历年来海洋研究所的馆藏珍品。老师们看到这些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标本,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新颖奇特而又充满奥秘的深海极端环境,这些知识和成果都可以成为海洋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海洋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海洋意识和品质的形成。


教师们的培训记录

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了解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的主要项目方向和所拥有的资源内容,不仅强化了海洋教师的基础素养,也为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奠定了基础,为科普教育基地与校园之间搭建了桥梁。同时也希望教师通过学习,能将海洋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理解内化后,在学校海洋教育的实施中,引导学生参与海洋主题研究活动,更好的通过实践研究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在海洋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发掘、有效运用海洋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海洋教育特色发展和海洋教育品牌的构建。




海洋研究所在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中国近海环境、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控、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密切结合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城市优势,开展海洋经济动植物和人工养殖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为全国的海洋研究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张鑫博士《“发现”深海冷泉热液下的生命》的主题讲座指出,运用“发现”号机器人原位探测深海技术,已经发现的冷泉动物物种超过210种,而热液动物物种超过500种。其中,常见的在冷泉或热液环境中居住的有管状蠕虫类,如贻贝、蜗牛、腹足、帽贝、蛤和虾等动物。尽管管状蠕虫、贝类等动物的踪迹在冷泉和热液环境中都有,但在生理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隶属于不同的种属。这一新型技术也让中国的深海探测技术领跑世界。
宋书群博士介绍了《千姿百态的海洋微藻》。与陆地上的植物相似,海洋中也生活着一群光合放氧生物,它们就是海洋微藻。海洋微藻主要包括蓝藻、硅藻、甲藻和球石藻等类群。微藻的个体微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它们。但是,海洋微藻每年合成的有机物占到地球全部光合产物的一半。也可以说,我们每一次呼吸,其中有一半的氧气来自海洋微藻。因此,海洋微藻以微小的个体和有限的种类为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亚丽
审校:逄辉
本平台技术由智想明天提供
智想明天·新媒体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