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霆肛肠疾病临床症状-盛德医院
于云霆
肛肠疾病临床症状
肛肠病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及部分结肠疾病。一般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肛乳头肥大、肛窦炎、各种肛周皮肤病、大肠息肉病、家族性息肉病、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大肠癌、大肠憩室和憩室炎、结肠过敏症等。肛肠疾病虽然较少危及生命,但病情重者常可影响工作、学习及健康。
内痔
内痔初起时,症状不明显,仅在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但随着痔核逐渐增大,症状亦会逐渐加重。常见内痔的症状如下:
1、便血:排便中或便后出血,色鲜红,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将手纸染红,有时为滴血或射血。由于粪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便时则有喷射状出血。如长期反复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者,还可引起贫血。
2、脱出: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有时是1~2个痔核同时脱出,有时是全部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齐脱出。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复位。症状更严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等,都可能脱出。脱出的痔核,极易受感染,每因发炎、水肿、疼痛而发生嵌顿,以致复位困难。
3、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者,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病人坐卧不安。
4、粘液流出:直肠粘膜长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在内痔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5、搔痒: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门周围潮湿不洁,发生湿疹和搔痒,搔痒有时是由于内痔脱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6、内痔发作:内痔平时症状轻微,无大痛苦,如有便秘或腹泻,或过于劳累,就会忽然加重,称为内痔发作。在内痔发作时,痔核突然肿胀、突出、灼热,疼痛,有搏动及异物填塞的感觉。因受干燥粪便的挤压,易破溃出血,里急后重。发作持续3~5天,如治疗得法,肿胀逐渐消散,血栓被吸收,痔核变软缩小。有时肿胀不见消散,由于感染、化脓、溃烂或因血循环受阻,痔核也可发生坏死。
外痔
外痔临床上分为:血栓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及结缔组织性外痔四种,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血栓性外痔:多数是由于用力排便,大便干结,咳嗽等剧烈活动,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成为血肿,在肛门部皮下淤积形成一个隆起的小血肿,并突然发病,疼痛剧烈,坠胀不适,肛门缘皮下可能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块,可一个,也可几个。未感染者可在4~5周内自愈,感染即可形成肛门周围脓肿。
静脉曲张性外痔:肛门缘隆起的成椭圆形或长形,触之柔软,无疼痛,大便用力时,可见肛门缘有暗紫色肿块,排便或休息后肿块体积可缩小。
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门皱襞发生炎性水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多数因肛门摩擦受损,感染细菌而发病。
结缔组织外痔:是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皮赘,多见于炎性外痔后,或由于硬粪便致使肛门损伤,感染、水肿炎症消散后,皱襞不能复原,如此反复,或由于肛门分泌物增加等均可导致此类外痔。该类痔疮的特点是平常无任何症状,只有排便后不易擦净,使肛门有潮湿、瘙痒等刺激感。
混合痔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除少年儿童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混合痔以便血、脱垂为主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而长期便血,则使人体虚弱,甚至产生面色萎黄,头晕、眼花、乏力等贫血症状。
混合痔的主要症状为:
①便血:大便时带血或射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
②肿胀疼痛:肛门有下坠或异物感,大便时用力内痔部分极易脱出。
③脱垂:由于内痔经常脱垂于肛门外,粘膜受到刺激,粘液分泌大量增加,可致肛周皮肤潮湿不清、瘙痒发炎或湿疹。
肛裂
肛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出血。其痛很有特点,即先于排便时突发刀割样疼痛(由于粪便撑破肛管皮肤所致),然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痉挛所致)。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见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贫血。
肛裂是一种感染性病变,长期反复感染,可出现一系列慢性病变,患者检查时才能发现:
● 溃疡 初起是肛管皮肤纵行裂口,呈线形或棱形,边软整齐,底浅有弹性,反复感染使裂口久不愈合,边缘增厚、基底硬,逐渐成为较深的慢性溃疡,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
● 前哨痔 裂口下方皮肤由于炎症刺激,使淋巴和小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赘,称为前哨痔,也属结缔组织性外痔。
● 肛窦炎和肛乳头肥大 是裂口上端受炎症的反复刺激的结果,乳头肥大显著的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
● 肛缘脓肿和肛瘘 裂口炎症向皮下扩展,加之括约肌痉挛,使溃疡引流不畅,分泌物潜入肛缘皮下,形成脓肿,脓液向裂口处破溃,形成皮下瘘。
● 栉膜增厚 栉膜区是肛管最狭窄区,是肛门梳硬结和肛管狭窄的好发区。栉膜区下增厚的组织称为栉膜带,肛裂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增厚、失去弹性,妨碍肛裂的愈合,所以,治疗肛裂时应将增厚的栉膜带切断。
肛瘘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邻近或组织相通的不正常通道,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组成。临床上统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本病以肛旁反复流脓、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比例是5:1。在我国肛瘘约占肛管直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占8%~25%。其发病原因多数与肛腺感染有关,但目前经研究发现肛腺感染并不能对所有类型的肛瘘的发病过程作出满意的解释,因此许多学者从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细菌学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等不同角度对肛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常见症状:脓肿、排便困难、疼痛、硬结或瘢痕、排脓、瘙痒等。
肛瘘分为3种,即内瘘与外瘘、单纯性与复杂性肛瘘、高位与低位肛瘘。
可见肛周皮肤有一个或多个瘘口,外口可有外突的肉芽组织,浅表肛瘘在内外口之间可摸到条索状物,挤压有脓性物排出。
1.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史,管道外口有反复溃破流脓的特点,有间断性肿胀、疼痛。
2.瘘口溢脓:脓液稀薄,或多或少,时有时无,或排气,或有粪便流出。急性炎症期溢脓较多,脓稠浊带有臭味,伴有发热。
3.肛周湿痒;由于脓液刺激,局部潮湿、瘙痒,可见湿疹样改变。
4.排便不畅;见于复杂性肛瘘,肛管纤维化狭窄。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本病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幼儿、经产妇及年长体弱者多见。
常见症状:直肠脱出肛门外、便秘、腹泻、粘液便、局部水肿、甚至表面有时出现溃疡等。
一、脱出
直肠脱出肛外是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轻者在排便增加腹压时,直肠脱出肛门外,初起能自行还纳,以后渐渐自己不能还纳,须用手还纳,重者直肠壁粘膜和肛门括约肌松弛,除大便时直肠脱垂,在打喷嚏、咳嗽、排气、工作劳累、走路时、久站久坐时直肠都能脱出肛门外。
二、排便异常
可有便秘、腹泻、大便失禁、里急后重等。其中便秘最多,约占50%-70%,直肠粘膜出血和粘液便也颇常见。
三、局部症状
由于直肠粘膜长期受到异物刺激,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表面溃疡,出现粘液分泌多、出血、肛门部坠痛、酸痛、尿频、腹胀等症状。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 ,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 ,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 ,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为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较多,男性高于女性,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有发热,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肛瘘的特点。肛周围的发生与肛门直肠的解剖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其发生也有促进作用。
常见症状:肛门疼痛、肛门肿痛、肛周有分泌物、肛门瘙痒、便血、直肠肛门下坠、便意不尽等。
疼痛:盆膈肌下方脓肿位置较浅,疼痛较重且为跳痛,影响行走和下坐。盆膈肌上方脓肿位置较深、疼痛较轻,多为胀痛。排便时疼痛加剧,可伴排尿困难。
中毒症状:有寒战、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脉速等。
便秘
便秘是一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有大便少、大便硬、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肛门胀堵、便不尽感,伴有或不伴有腹痛、腹胀、恶心、便血、烦躁等症状。尽管便秘在健康人群中也是常见的症状,但对其确切的概念和定义却很困难,由于人们饮食和排便习惯的不同,仅从大便干结和排便次数的多少评价是否便秘是不全面的。一组成年男性排便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大便费力(52%)、质硬(44%)、有便意但排出困难(34%)、排便次数少(32%)、腹胀(20%)、排便不尽感(19%)、排便时费力(11%),说明如无确切定义,对便秘的描述是多样的。现代对便秘的概念的认识应以罗马Ⅱ为标准:便秘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次数减少。从病因学上可分器质性和功能性。
症状:经常性便秘,并伴有腹胀不适、食欲下降、胀气、;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
结肠炎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粘液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起病多数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达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偶呈急性暴发,临床表现:
腹泻:粘液便及脓血便,轻者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