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于云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难点及对策-优贝特医疗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24 585 次浏览

于云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难点及对策-优贝特医疗

于云霆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



螺旋刀片偏后,为什么?

螺旋刀片切出,为什么?

骨折复位丢失,为什么?

髋内翻,为什么?

髋外翻,为什么?

术后3天,为什么?

牵引床复位—远端下沉?

简单骨折复位不良,为什么?

特殊类型骨折(斜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困难为什么?

闭合复位能实现吗?

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难点问题
1、牵引床复位存在的问题?
2、哪些骨折类型单纯牵引后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
3、复位后为什么操作过程中又出现复位丢失?
4、术后为什么会出现复位丢失?
5、髓内固定真的适合所有骨折类型吗?
牵引床复位存在的问题?
1
骨折远端下沉的问题
肥胖或健壮病人入钉点操作困难,扩髓时容易破坏外侧壁
部分牵引床影响术中透视,复位或内固定位置判断误差
牵引床的并发症(会阴部损伤、性功能障碍及健侧骨筋膜室综合症等)
哪些骨折类型单纯牵引后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
2
复位后为什么操作过程中又出现复位丢失?
3
入钉点位置不良(偏前、偏后、偏内、偏外)
入钉点经过骨折线,扩髓时骨折线被撑开(A1\A2型),插入主钉后髋内翻
扩髓时未能维持复位位置(A1.3/A2.1/A3.1-3)
扩髓时内侧皮质开口不足,外侧壁磨损过大,插入主钉时内侧近骨折端下沉,造成髋外翻
术后为什么会出现复位丢失?
4
内固定位置不良
螺旋刀片未与主钉实现锁定(短尾帽或内芯未与主钉锁紧)
主钉直径偏细,骨折疏松
主钉远端动力锁定
骨质疏松
髓内固定真的适合所有骨折类型吗?
5
髓内固定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转子间骨折(斜转子间骨折)
切开复位是部分难复性转子间骨折的必要补充
髓外固定仍是部分转子间骨折的最佳选择
对策
对策1:特殊体位联合撑开器复位
对策2:间接复位技术
对策3:不复位不开口
对策4:开口前确定导针位置
对策5:开口扩髓掌握要点
对策6:扩髓时必须维持复位
对策7:正确理解尖顶距
对策8:主钉直径要合适
对策9:主钉长短要合适
对策10:螺旋刀片要固定
对策11:远端锁钉要合理
对策12:内固定选择要合适
特殊体位联合撑开器复位
1
术中患侧肢体垫高25-30度体位+新型下肢骨折撑开复位装置复位(克服牵引床复位的缺点)
新型股骨骨折撑开复位装置(第一代及第二代)

新型股骨骨折撑开复位装置(第三代及第四代)
髂前下棘作为近端支撑点

远端钢针的位置(股骨外上髁至股骨内上髁,中后1/3部位)

手术体位
患侧肢体垫高25-30度(半侧卧位)
患侧上肢置于床头托手架上,以免影响术中操作
健侧应用侧卧位挡架阻挡,防止患者因对侧垫高滑脱

术中透视正位及侧位

撑开复位后下肢可以内收,利于近端开口操作

下肢有膝关节屈曲畸形等特殊情况下不能应用牵引床复位,应用撑开器不受限制

利用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撑开即可获得满意复位—A1.1,A1.2,A2.1(大部分),A2.2,A2.3

间接复位技术
2
利用经皮克氏针技术或经小切口撬拨钳夹技术辅助复位(A1.3,A2.1,A3)

病例1(A2.1)
单纯牵引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经转子下外侧口撬拨复位失败

没有复位的情况下开口

利用空心复位顶锥撬拨顶压复位

调整股骨颈导针位置

螺旋刀片置于股骨颈中下1/3,增加内侧支撑


病例2(A3.2)

撑开复位后观察骨折近端移位方向,经皮斯氏针顶压复位

应用斯氏针前方经皮顶压复位,置入导针

复位及螺旋刀片位置良好

术后外观及6周复查

病例3(A3.3)

撑开复位后正位力线良好,侧位近端向前旋转移位

应用空心复位顶锥复位

复位后置入导针

股骨颈中下1/3打入螺旋刀片

病例4(A2.1)

近端前旋

撬拨,顶压

点式复位钳维持复位,置入定位导针

点式复位钳影响操作,改为空心复位顶锥维持复位

骨质疏松,髓腔宽大,静力锁定

不复位不开口
3
骨折未复位之前,大转子顶点不要开口

开口前确定导针位置
4
大转子顶点开口之前,应用导针准确定位,确认导针位置准确后,再扩髓

大转子顶点开口,可以略偏内一点

开口前确认大转子顶点导针及股骨颈内导针位置要精准

开口扩髓掌握要点
5
导针经过骨折线时,近端扩髓时助手必须应用锤头或拳头顶住大转子外侧壁,防止骨折线被挤开,造成近端开口偏小,插主钉时复位丢失
扩髓时需要应用保护套筒向内挤压钻头,高转速缓慢进入,防止大转子外侧壁过度磨损及内侧扩髓不足
大转子入钉点位于骨折线上

顶压外侧壁,向内推挤保护套筒,转速快,缓慢进入

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内中下1/3位置

扩髓不挤压外侧壁的后果


扩髓时必须维持复位
6
扩髓时必须应用克氏针或斯氏针等维持骨折复位位置

近端大转子周围骨质完整,先置入入点导针

近端前旋移位,经皮斯氏针

应用斯氏针经皮顶压复位,并置入导针

在没有维持复位的情况下,扩髓并置入髓腔主钉近端前旋移位明显

斯氏针经皮顶压维持复位下,重新扩髓,置入主钉

置入股骨颈导针

术后外观

术后2个月

正确理解尖顶距
7
插入髓内钉深度要合适,螺旋刀片正位于股骨颈中下1/3(骨质疏松)或中1/3(尖顶距<20-25mm),侧位指向股骨头顶点方向



避免过度打入,距关节面至少5mm

主钉直径要合适
8
插入主钉直径要合适(过粗-插入困难,过细-不稳定)

主钉长短要合适
9
骨折累及到小转子下2cm,选择加长髓内钉固定

螺旋刀片要固定
10
螺旋刀片要与主钉实现锁定,防止退钉

远端锁钉要合理
11
除骨质好的稳定性骨折可以应用远端动力锁定外,不稳定骨折或骨质疏松较重的远端一般采用静力锁定

内固定选择要合适
12
根据AO分型,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适合髓内固定
但是,外侧壁完整且下方骨折线经股骨颈的斜转子间骨折,应首选髓外固定
经股骨颈斜转子间骨折由于近端骨折线位于臀中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牵引复位会造成骨折移位更大,因此,往往需要切开复位点式复位钳临时固定
经股骨颈斜转子间骨折(病例1)

术后7个月

经股骨颈斜转子间骨折(病例2)

切开复位DHS内固定

术后3个月


典型病例(A3.3)

体位

撑开复位

术中透视复位

经皮斯氏针辅助复位

经皮置入探路针(4mm)

切口3cm,置入导引套筒

拔出探路针,经套筒置入导针

更换保护套筒,开口扩髓

置入导针,开口,锁钉

最后位置理想

术中出血80ml左右


文章内容来源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